我們不是孤獨的 文/ 游燕伶 (朱清良教授夫人) 回想先生(朱清良)確診後的半年間,印象清晰又模糊,因為感受太衝擊真實,但又不想記得、不願面對;先生雖繼續進行教學工作,上班多數時間都躲在研究室裡,不知怎樣面對學生及未來,無心指導學生,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;我仍上班及忙著照顧家庭,一有空就上網查漸凍症各種可能治療方式,了解得越多心裡越害怕,全身肌肉開始如漸凍病人一樣會不自主跳動,雖然知道處於壓力下也會有肌肉跳動的情形,但我仍有好一陣子處於「我是不是也得了漸凍症?我的孩子該怎麼辦?」的極度恐慌中,要吃抗焦慮藥才能緩和。 我跟先生分頭面對個自的焦慮壓力,逃避討論得了漸凍症這個可怕疾病要如何維持家庭生活這個話題,這樣的情形,直到加入協會後,慢慢地兩人的思緒開始有了交集。 協會對我們幫助最大的,就是建立一個讓病友、家屬、協會專業社工及照護資源的溝通交流平台,包括協會辦理的專題講座、病友聯誼、社工家訪、春遊、會員大會、刊物,以及我們每天都要察看訊息的病友家屬Line群組,透過這些媒介,病人與家屬的身心得到照顧慰藉,面對疾病與生活的不知所措都被指引了抒發與處裡的方向,在得到這麼罕見又這麼可怕的疾病時,協會的存在讓我們知道,我們不是孤獨的! 今年欣逢協會成立25年,在此獻上由衷的感謝與祝福:謝謝協會!祝協會生日快樂! 朱清良教授的故事
台灣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,台中人,在竹南成家,原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做研究,後進入了台大,積極投身於學校教學及研究計畫,目標是讓下至八歲上至八十歲的人都能輕易理解「免疫學」,帶給民眾更多的科普相關知識。在2018年5月底,被確診罹患了運動神經元疾病。確診後雖經歷一段幽谷,但很快走出,找出與漸凍症共處的勇氣,雖然身體日益不方便,但對於教學的熱情,朱教授的身影依舊出現在講台上。同年12月,朱教授加入協會,在這裡遇到了許多熱情、樂觀的漸凍病友,從參與協會活動,到支持協會推動的漸凍症相關研究以外,還在2020年7月當選為理事,朱教授將在協會的服務中貢獻更多的專長與熱情。 在一次採訪中,當記者謹慎地問朱教授對未來有什麼期許和計劃?會恐懼嗎? 朱教授豁達地說:「沒關係!其實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。我絕對不會跟你說我對未來沒有恐懼,我當然會恐懼。我們都知道可能最後的結果是什麼。有一天我整個人臥病在床,每天都癱在那裡,我該怎麼辦?不管怎麼樣,我對自己還是有些期許,尤其是學生的體諒和不離不棄。他們都很認真,我一定要對他們負責,一定要讓他們畢業,讓他們的研究有很好的成果,至少這個是我現階段的期許。能夠做到什麼程度,我也沒把握。因為身體的變化,不是我可以控制的。我會堅持,只要身體可以支撐,就會繼續做下去。畢竟教學和研究是讓我快樂的事情,我能夠做的,就繼續做下去,可以讓我暫時忘掉恐懼。哈哈哈!」 更多關於朱清良教授的生命故事
(2020年上半年,沈心慧老師在東吳大學教授「生命書寫與服務學習」課程,採訪朱清良教授的同學的文章入選當年度全球漸凍人日「見動 花火」代表作品。) 境隨心轉:把握當下每一刻(作者:陳宜竫) 不凍的意志(作者:張仲茵)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